2022年中国保险业十大新闻

一、个人养老金业务开闸,助力第三支柱加快发展

      2022年4月21日,国务院办公厅印发《关于推动个人养老金发展的意见》,标志着个人养老金制度的建立。11月,相关配套政策陆续出台后,个人养老金制度在全国36地启动实施,多家保险公司提前布局,顺利完成个人养老金保险产品出单。同时,保险业助力第三支柱加快发展。目前,真正具有养老属性的保险产品快速增加,为人民群众积累了规模超过5万亿元的养老责任准备金;专属商业养老保险试点一年来,投保人数超过25万;商业养老金试点亮相,创新补充第三支柱。


二、代理人队伍深化转型,探索小时能力资质分级

      截至2022年6月30日,全国保险公司在保险中介监管信息系统执业登记的销售人员570.7万,这一数字较2019年底顶峰时期的973万下降逾400万,近乎腰斩。粗放增长的老路不可持续,代理人队伍向高质量转型已成为行业共识。同时,监管部门两次发文征求意见,提出对销售人员分级管理,赋予其不同类型的产品销售资格。11月,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发布《保险销售从业人员销售能力资质分级体系建设规划》,构建科学规范的销售人员人才培养、能力评价和销售授权管理体制机制。


三、偿二代二期正式实施,引导行业回归本源

      2022年1月1日,《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监管规则(Ⅱ)》正式实施,保险业自2022年第一季度起按新规编报偿付能力季度报告。2022年以来,新旧规则过渡平稳,保险公司偿付能力充足率处于合理良好区间。偿二代二期以引导保险业回归保障本源、专注主业,增强服务实体经济能力,有力有效防范保险业风险,加大加快金融业全面对外开放为目标。从2022年以来的实施情况看,新规提高了监管指标的风险敏感性和有效性,在引导保险业服务实体经济、支持资本市场发展等方面取得积极成效。


四、新《保险保障基金管理办法》落地,14年来首次修订

      2022年11月,银保监会会同财政部、人民银行对2008年颁布施行的《保险保障基金管理办法》进行了修订。经国务院批准,自2022年12月12日起实施。此次修订将保险保障基金固定费率调整为基准费率加风险差别费率,调整保险保障基金暂停缴纳上限,还优化了保险保障基金的使用管理,完善了保险保障基金的救助规定,有利于更好地发挥保险保障基金的积极作用,维护保单持有人合法权益。


五、全力做好“3·21”东航事故理赔,发挥风险补偿作用 

      “3·21”东航MU5735航空器飞行事故造成机上123名旅客、9名机组成员全部遇难,引发全社会广泛关注。银保监会第一时间成立工作专班统筹指导做好理赔服务,保险业坚持“人民至上、生命至上”原则,积极承担相应的赔付责任,全面排查客户并提供帮助,设立理赔绿色通道,向航空公司和遇难者家属应赔尽赔快赔,切实发挥了风险补偿和社会稳定器的功能。当月,财产损失方面,人保财险、太保产险、平安产险、国寿财险便向航空公司支付保险赔款1.16亿元;人身保险方面,相关保险公司设立理赔绿色通道,向遇难者家属支付赔款超千万元。


六、农险保费首次突破千亿元,推进“扩面、增品、提标”

      2022年,我国农业保险保费规模首次突破千亿大关,继续保持全球第一。前三季度,农业保险实现保费收入1009亿元,同比增长26.7%,为1.52亿户次农户提供保障4.28万亿元。为进一步推动农业保险更好地服务我国“三农”事业, 2022年以来,银保监会发布《农业保险承保理赔管理办法》,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发布育肥猪养殖保险行业示范条款、能繁母猪养殖保险行业示范条款、森林保险行业示范条款等。多项行业规范均为首次出台,推进农业保险“扩面、增品、提标”,向高质量发展迈进。


七、多个新市民保险创新项目落地,加强金融服务供给

      自2022年3月《关于加强新市民金融服务工作的通知》发布以来,一系列适合新市民需求的创新保险产品落地。3月,宁波银保监局指导辖内保险机构创新推出“新市民综合保障保险”。4月,安徽银保监局督导保险公司针对外卖骑手、家政阿姨等灵活就业群体,创新专属商业养老保险产品。6月,全国首家新市民保险服务中心在河北省廊坊市设立。同时,泰康在线创新推出“新市民雇主责任险”,太保产险首创“人才创业险”“创业保障险”等产品,人保财险开发上线行业首个新市民专属保险服务平台——“新市民关爱保”。此外,北京、上海、广州、杭州等多地惠民保开放新市民参保,解决新市民医疗保障不足的问题。


八、为冬奥会提供风险保障3208.64亿元,积极服务重大国际赛事

      2022年北京冬奥会、冬残奥会如期、安全、顺利举行,保险业为冬奥会量身定制综合责任险、财产险、车险、意外健康险四项专属保险方案,充分满足赛前、赛中、赛后各阶段风险管理需要,并在保障范围、理赔服务等方面给予专属政策。2020年以来,保险业为北京冬奥会、冬残奥会的场所建设运营、活动组织等提供风险保障3208.64亿元。保险机构还开通了冬奥专属座席,为客户提供24小时中英文双语服务。


九、以己所长护航经济大盘,疫情中勇担责任

      2022年以来,为落实国务院《关于印发扎实稳住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的通知》和银保监会《关于进一步做好受疫情影响困难行业企业等金融服务的通知》等一系列稳经济政策,一方面,保险业发挥长期资金优势,加大对水利、水运、公路、物流等基础设施建设和重大项目的支持力度:中国人寿发起设立总规模200亿元的“中国人寿-云南国企改革发展股权投资计划(首期)”,平安人寿投资广东省高速公路、核能、人才安居房等项目支持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建设,太平财险实施“百大基建项目百日会战”行动。另一方面,保险行业加大对受疫情影响严重的货运物流行业支持力度。积极发展货物运输保险、道路货物运输承运人责任保险等产品,推动免缴和缓缴小微企业、运营车险保费,在多地为因疫情而停驶的车辆提供保单延期服务。


十、绿色保险补上制度空白,助推“双碳”目标实现

      2022年6月,银保监会印发《银行业保险业绿色金融指引》,首次提出银行保险机构要重点关注环境、社会和治理(ESG)风险,将ESG要求纳入管理流程和全面风险管理体系,强化ESG信息披露和与利益相关者的交流互动。2022年11月,银保监会发布《绿色保险业务统计制度的通知》,首次对绿色保险进行定义,并建立绿色保险业务统计制度,加强绿色保险监管引领,填补制度空白。该统计制度将产品维度和客户维度相结合,实现绿色保险可统计可监测。

本文地址:https://www.gkbroker.com/index.php?c=show&id=62

1对1菁英顾问保险规划服务

公司地址

  • 深圳市南山区粤海街道高新区社区科技南十二路28号康佳研发大厦B座12层12G-3
  • 官方微信二维码

版权所有©国康保险经纪有限公司©2005-2022.All Rigghts Reserved. ·  粤备案号:粤ICP备18056372号-1